上世紀五十年代,世界鈦工業開始起步,中國鈦工業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步。但干了50年拼了50年,中國鈦工業沒干過美國、沒干過日本、沒干過俄羅斯、沒干過烏克蘭等,海綿鈦產量一直在2000噸左右徘徊。
進入21世紀,時針拔到2004年年底時,中國鈦工業形成了強大的買方市場,有價無市!有價無市!價格一飛沖天!年產量2000噸左右年產能3000噸左右的海綿鈦登上了火箭,“呼”的一下,幾年時間,產能突破5萬噸、10萬噸、15萬噸......產量突破1萬噸、5萬噸、8萬噸......海綿鈦廠家突破2家、5家、10家、15家......
產量突破8萬噸之后,海綿鈦的天空晴轉陰了,價格從哪里漲起來的就回到了哪里去。雖然價格一路下滑,但是海綿鈦市場需求一直穩定在6萬噸以上,這就是產能過剩帶來的結果。價格是由市場供需平衡關系確定的。
當時針轉到2016年、2017年、2018三年時,海綿鈦價格最低砸了一單3.8萬元/噸的深坑時,價格終于慢慢回升,開始在6萬元上、下拉鋸戰。2018年年中,海綿鈦價格終于在漲到6.8萬元后持續穩定了下來,一直穩定到2019年立夏那天。
2019年立夏那天,海綿鈦價格正式突破7萬元,隨后一路坐“火箭”突破8萬元。鈦微媒記者撰文分析,8萬元之上已經上不去了,還有漲的沖力,但已經找不到漲的動力了。隨后8萬元價格一直穩定到庚子年的4月9日,但其間價格已經各自松動滑向7.5萬元、7萬元、6.5萬元。5月份時已經砸了一單4.5萬元的深坑。
鈦欲靜而風不止,風不止而鈦難靜。未來,海綿鈦價格或許會長時間在5.5-6.5萬元甚至5-6萬元之間長時間低位運行了。為什么這樣說呢?
2018年以來,海綿鈦產能、產量又邁上了一條擴張路,海綿鈦廠家也增加了。產能現成的擺在那里,價格一漲就擴產,一擴產價格就跌,如今已經不用市場來調節了,海綿鈦企業之間自己都會調節,只是這個“血拼”式的自我調節或許有點痛苦和無奈。近日,有消息稱龍佰集團投資30億元牽手金川集團做大做強鈦產業,海綿鈦產能最終要做到3萬噸。照此計算,海綿鈦產能馬上就要靠攏20萬噸了。
據悉,今年1-6月海綿鈦產量5萬噸左右,預計全年9-10萬噸。這個結果告訴市場,海綿鈦價格低位運行已是大概率事件,幾乎沒有懸念了。另外,隨著云南新立、新疆湘潤生產逐步提量,再加上產量排名前幾名的海綿鈦企業“較勁”,以及龍佰集團與金川集團的大資金推動“大手筆”落地,可以推斷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海綿鈦價格依然會在低位運行。未來,“薄利與虧損”成為海綿鈦企業的主流,“洗牌與重組”也將會在“十四五”之間實錘!
鈦欲靜而風不止,風不止而鈦難靜。未來的鈦產業鏈環環相扣,暴利時代已經結束,現在蘊藏的巨大產能才是真正調節海綿鈦價格的市場杠桿。物以稀為貴,產能過剩必遭罪,這是一條“且行且珍惜”的市場規則。